您当前的位置: 中企新闻网 > 资讯 > 正文
中企新闻网-移动版 首页

一年壕掷5400亿,马云的控制欲有多强?

时间:2019-05-29 22:13
分享到:

继前几日以43亿认购美凯龙发行的可交换债券后,阿里巴巴集团又以36亿元入股北京千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千方科技”),持股比例15%,成为其第二大股东。本次涉及的领域为智能安防及智慧交通业务。

文 | 车前子@时金研究所

阿里巴巴的力量越来越雄厚的背后,离不开外人看来眼花缭乱的资本布局。

继前几日以43亿认购美凯龙发行的可交换债券后,阿里巴巴集团又以36亿元入股北京千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千方科技”),持股比例15%,成为其第二大股东。本次涉及的领域为智能安防及智慧交通业务。

阿里巴巴的战略投资布局中再纳入一份子。

据统计,阿里巴巴2018年的投资事项数量为223次,其中投资公司的数量达到了2015-2018四年间的历史新高,共计有80家(含子公司)对外投资公司数,涉及金额约5400亿元。而2019年以来,阿里就已经相继入股投资了千方科技、红星美凯龙、趣头条、申通、中金公司、BILIBILI、康佳集团等多家公司,涉及金额近200亿元。

本文我们来分析一下阿里这些年进行投资的一些逻辑。

阿里投资的“中心化”棋局

阿里是典型的战略投资者。

阿里在此前发布的2018财年报中,曾明确提出不会出于纯粹的财务原因进行投资和收购,而是侧重于加强阿里的生态系统、创造战略协同效应,并提高公司整体价值。

其实在2013年之前,阿里的投资还是以财务投资为主的,与诸多VC一样,阿里投资了雅虎、陌陌、UC等崛起中的大公司,谋求获得相应的投资回报。

之后在2013年3月,马云改变了投资方向。

在当年香港举行的瑞士信贷亚洲投资大会上,马云说,阿里在三年前开始发展移动业务,但一直没有跟上竞争对手腾讯和其微信服务的发展步伐。未来,阿里巴巴集团将通过收购与并购实现竞争力。

此后,阿里的投资策略从财务投资转向了战略投资为主。

到2017年,阿里开始围绕着自身业务进行战略投资布局。2017年阿里巴巴共有45笔投资,主要集中于新零售、电商、物流、人工智能、企业服务等。其中,E轮以后、战略投资、PIPE(私人股权投资已上市公司股份)投资项目占比达到59%。

而以上这些项目,阿里无论投资哪个领域,核心都会和阿里自身业务相融合:拾遗补缺、横向拓展、打通上下游。

首要的便是新零售。自2014年年初入股银泰百货以来,阿里巴巴在过去几年迅速完成了线下零售布局,包括接连入股了三江购物、新华都、联华超市、苏宁、高鑫零售(旗下有大润发、欧尚)、居然之家,并于2016年年初在上海金桥推出超市新业态盒马鲜生。

以上这些阿里投资的零售商们都有多个共同点:探索数字化多年、尝试过O2O、自建电商,但收效甚微。背靠阿里,共建生态或许是最快最有效的方式。

同样选择成为阿里新零售生态一部分的还有银泰百货。自加入阿里生态以来,银泰和阿里做了不少新零售探索,因此还被冠以“阿里巴巴新零售试验田”的称号。

而按照计划,银泰百货的数量将大幅增加,范围覆盖全国。而数字化会员将成为公司未来重点之一,目前银泰百货拥有330万数字化会员。

股权方面,和阿里核心业务越接近的企业,阿里所占的股份就越高,甚至会直接发起并购。

2018年,阿里在银泰百货、高鑫零售两家公司的股份占比分别达到了98%、。目前,这两家传统零售企业已和阿里系统打通,成为新零售领域里的标杆。

除了新零售,阿里巴巴在科技上的投入也值得关注。零售与科技,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在数字化时代,一切都可以连接起来。

从2013年至今,阿里已接连收购了友盟、翱翔科技、寒武纪、商汤、地平线、Face++等科技企业,内容涉及移动终端、云计算、人脸识别、AI等科技领域。这些企业都将成为阿里线上零售事业的后备力量。

而最新的案例,就是阿里巴巴昨天入股的千方科技,该公司主营智能安防及智慧交通业务。对于已经建立了物联网生态的阿里来说,千方科技的加入将继续推进阿里在相关领域的发展。

通过以上,我们可以看出,阿里更多是将投资并购看作是围棋游戏,阿里的目的是将被收购或控股的公司联合起来,从而搭建一个完整的生态圈,为阿里赢得全局胜利。

因此,与腾讯“只求共生,不求拥有”的投资风格不同,阿里的控制欲极强。

而且对于阿里来说,通过投资收购,财务并表,可以提升自身的营收能力。目前阿里涉及的板块都是有益布局,只是很多板块短期内并不赚钱,例如阿里大文娱。当然业务线越长,阿里也能收集到更多维度的数据。

(阿里生态经济体)

这也是为什么阿里的大多数投资,最终变成了控股收购,尤其是阿里视为未来的业务,而大多数创始人在最后都只能出局,例如高德地图与口碑网。

所以,在能选择的情况下,很多公司都更喜欢选择腾讯投资,而不是阿里巴巴。

为流量投资的阿里巴巴

虽然阿里巴巴的投资风格充满争议,但在阿里人自己看来,是公司的业务本质决定了投资风格。

阿里战投总监谢鹰曾说,腾讯是一家流量公司,即依靠流量来生存的公司。相比业务本质,它更在意怎样能实现流量价值最大化。而阿里巴巴则是一家“生意本质公司”,是做有客户、供应商、产业上下游的公司,与流量公司不同。

不过,我们回顾阿里2013年启动战略投资之后的项目,我们可以发现其同样也在考虑能为其带来流量的公司,而且过于关注腾讯,导致其投资策略上偏向于竞争。

阿里投资流量的逻辑也很简单,虽然涉及了这么多领域,但从业务角度看,电商业务仍是这个巨无霸的核心,而流量向来是电商的命门。

2014-2016年间,阿里以45亿美元收购优酷土豆,以及逐步入股了华数影视、华谊兄弟、光线传媒、第一财经等,均可以看作是出于流量的考虑。2016年6月,阿里巴巴整合优酷等业务成立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

不过,阿里大文娱目前发展并不太顺利。仅从视频行业来看,合并后处于行业第一的优酷土豆,在会员制、原创内容的的发展中落后于爱奇艺和腾讯视频。目前,优酷的月活用户与爱奇艺差出了8000万。

除了文娱产业外,能够同时带来线上线下流量的O2O也少不了阿里巴巴的身影,毕竟其此前投资的银泰商业、百联集团、大润发等线下实体商店能够带来的流量较少,为了获得更多流量,阿里对拥有线上流量平台的投资也越来越多。

2018年,阿里完成最大金额的投资是收购饿了么,总金额为亿元,这标志着阿里在O2O领域的发力。在更早的2008年,阿里曾全资并购口碑网,但在2011年关停。之后,在其投资的美团转投腾讯阵营后,阿里巴巴重启口碑网。

重启后的口碑最初在蚂蚁金服体系内,主要服务于支付宝的扩张,之后又被纳入到阿里新零售体系,担当吃喝玩乐的入口,目前主要服务于该领域B端商家。

同年6月,阿里先后领投社交电商小红书完成新一轮3亿美元融资,领投育儿社区电商宝宝树的Pre-IPO融资,投资金额在10亿左右,宝宝树投后估值高达140亿人民币;以亿美元战略投资中通快递,持股约10%。7月18日,阿里巴巴及其关联方将以约150亿人民币战略入股分众传媒,创下几年来广告行业的最大投资;7月19日,阿里投资苏宁体育

下图我们可以看到,阿里巴巴在2018年对电商领域的投资仅次于企业服务领域。

这几个企业,具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具有优质的流量。分众是楼宇广告的头部企业,拥有大量的线下流量;小红书和宝宝树都是社区电商模式,分别拥有大量美妆时尚和母婴的垂直群体。而苏宁体育则依靠手中大量的体育赛事版权资源聚集了大批体育用户。

2018年,阿里的投资更加多样化,但流量导向同样越加明显。而相比起阿里此前入股或收购的那些以广告为盈利模式的“流量池”,捕捉更垂直、更精准的人群和流量是阿里如今呈现出来的投资特点。

外界都认为腾讯正在成为一家投资公司,阿里其实也一样。但与腾讯偏向财务投资的风格不同的是,阿里是带有战略目的的,而不管是出于何种目的,阿里想的都是通过外界的投资并购来坚固自己上主业,以拓展自己的边界。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可在摩尔金融APP或摩尔金融官方网站看到更多个股、盘面走势分析及投资技巧,也可在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上搜索摩尔金融并关注。

(本文来自于界面)

来源: 科创新闻网 责任编辑:企投新闻网
免责声明:
  • 注明“来源:中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企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企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中企新闻网转载文章是为了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发送至电子邮箱:

一年壕掷5400亿,马云的控制欲有多强?

继前几日以43亿认购美凯龙发行的可交换债券后,阿里巴巴集团又以36亿元入股北京千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千方科技”),持股比例15%,成为其第二大股东。本次涉及的领域为智能安防及智慧交通业务。

文 | 车前子@时金研究所

阿里巴巴的力量越来越雄厚的背后,离不开外人看来眼花缭乱的资本布局。

继前几日以43亿认购美凯龙发行的可交换债券后,阿里巴巴集团又以36亿元入股北京千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千方科技”),持股比例15%,成为其第二大股东。本次涉及的领域为智能安防及智慧交通业务。

阿里巴巴的战略投资布局中再纳入一份子。

据统计,阿里巴巴2018年的投资事项数量为223次,其中投资公司的数量达到了2015-2018四年间的历史新高,共计有80家(含子公司)对外投资公司数,涉及金额约5400亿元。而2019年以来,阿里就已经相继入股投资了千方科技、红星美凯龙、趣头条、申通、中金公司、BILIBILI、康佳集团等多家公司,涉及金额近200亿元。

本文我们来分析一下阿里这些年进行投资的一些逻辑。

阿里投资的“中心化”棋局

阿里是典型的战略投资者。

阿里在此前发布的2018财年报中,曾明确提出不会出于纯粹的财务原因进行投资和收购,而是侧重于加强阿里的生态系统、创造战略协同效应,并提高公司整体价值。

其实在2013年之前,阿里的投资还是以财务投资为主的,与诸多VC一样,阿里投资了雅虎、陌陌、UC等崛起中的大公司,谋求获得相应的投资回报。

之后在2013年3月,马云改变了投资方向。

在当年香港举行的瑞士信贷亚洲投资大会上,马云说,阿里在三年前开始发展移动业务,但一直没有跟上竞争对手腾讯和其微信服务的发展步伐。未来,阿里巴巴集团将通过收购与并购实现竞争力。

此后,阿里的投资策略从财务投资转向了战略投资为主。

到2017年,阿里开始围绕着自身业务进行战略投资布局。2017年阿里巴巴共有45笔投资,主要集中于新零售、电商、物流、人工智能、企业服务等。其中,E轮以后、战略投资、PIPE(私人股权投资已上市公司股份)投资项目占比达到59%。

而以上这些项目,阿里无论投资哪个领域,核心都会和阿里自身业务相融合:拾遗补缺、横向拓展、打通上下游。

首要的便是新零售。自2014年年初入股银泰百货以来,阿里巴巴在过去几年迅速完成了线下零售布局,包括接连入股了三江购物、新华都、联华超市、苏宁、高鑫零售(旗下有大润发、欧尚)、居然之家,并于2016年年初在上海金桥推出超市新业态盒马鲜生。

以上这些阿里投资的零售商们都有多个共同点:探索数字化多年、尝试过O2O、自建电商,但收效甚微。背靠阿里,共建生态或许是最快最有效的方式。

同样选择成为阿里新零售生态一部分的还有银泰百货。自加入阿里生态以来,银泰和阿里做了不少新零售探索,因此还被冠以“阿里巴巴新零售试验田”的称号。

而按照计划,银泰百货的数量将大幅增加,范围覆盖全国。而数字化会员将成为公司未来重点之一,目前银泰百货拥有330万数字化会员。

股权方面,和阿里核心业务越接近的企业,阿里所占的股份就越高,甚至会直接发起并购。

2018年,阿里在银泰百货、高鑫零售两家公司的股份占比分别达到了98%、。目前,这两家传统零售企业已和阿里系统打通,成为新零售领域里的标杆。

除了新零售,阿里巴巴在科技上的投入也值得关注。零售与科技,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在数字化时代,一切都可以连接起来。

从2013年至今,阿里已接连收购了友盟、翱翔科技、寒武纪、商汤、地平线、Face++等科技企业,内容涉及移动终端、云计算、人脸识别、AI等科技领域。这些企业都将成为阿里线上零售事业的后备力量。

而最新的案例,就是阿里巴巴昨天入股的千方科技,该公司主营智能安防及智慧交通业务。对于已经建立了物联网生态的阿里来说,千方科技的加入将继续推进阿里在相关领域的发展。

通过以上,我们可以看出,阿里更多是将投资并购看作是围棋游戏,阿里的目的是将被收购或控股的公司联合起来,从而搭建一个完整的生态圈,为阿里赢得全局胜利。

因此,与腾讯“只求共生,不求拥有”的投资风格不同,阿里的控制欲极强。

而且对于阿里来说,通过投资收购,财务并表,可以提升自身的营收能力。目前阿里涉及的板块都是有益布局,只是很多板块短期内并不赚钱,例如阿里大文娱。当然业务线越长,阿里也能收集到更多维度的数据。

(阿里生态经济体)

这也是为什么阿里的大多数投资,最终变成了控股收购,尤其是阿里视为未来的业务,而大多数创始人在最后都只能出局,例如高德地图与口碑网。

所以,在能选择的情况下,很多公司都更喜欢选择腾讯投资,而不是阿里巴巴。

为流量投资的阿里巴巴

虽然阿里巴巴的投资风格充满争议,但在阿里人自己看来,是公司的业务本质决定了投资风格。

阿里战投总监谢鹰曾说,腾讯是一家流量公司,即依靠流量来生存的公司。相比业务本质,它更在意怎样能实现流量价值最大化。而阿里巴巴则是一家“生意本质公司”,是做有客户、供应商、产业上下游的公司,与流量公司不同。

不过,我们回顾阿里2013年启动战略投资之后的项目,我们可以发现其同样也在考虑能为其带来流量的公司,而且过于关注腾讯,导致其投资策略上偏向于竞争。

阿里投资流量的逻辑也很简单,虽然涉及了这么多领域,但从业务角度看,电商业务仍是这个巨无霸的核心,而流量向来是电商的命门。

2014-2016年间,阿里以45亿美元收购优酷土豆,以及逐步入股了华数影视、华谊兄弟、光线传媒、第一财经等,均可以看作是出于流量的考虑。2016年6月,阿里巴巴整合优酷等业务成立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

不过,阿里大文娱目前发展并不太顺利。仅从视频行业来看,合并后处于行业第一的优酷土豆,在会员制、原创内容的的发展中落后于爱奇艺和腾讯视频。目前,优酷的月活用户与爱奇艺差出了8000万。

除了文娱产业外,能够同时带来线上线下流量的O2O也少不了阿里巴巴的身影,毕竟其此前投资的银泰商业、百联集团、大润发等线下实体商店能够带来的流量较少,为了获得更多流量,阿里对拥有线上流量平台的投资也越来越多。

2018年,阿里完成最大金额的投资是收购饿了么,总金额为亿元,这标志着阿里在O2O领域的发力。在更早的2008年,阿里曾全资并购口碑网,但在2011年关停。之后,在其投资的美团转投腾讯阵营后,阿里巴巴重启口碑网。

重启后的口碑最初在蚂蚁金服体系内,主要服务于支付宝的扩张,之后又被纳入到阿里新零售体系,担当吃喝玩乐的入口,目前主要服务于该领域B端商家。

同年6月,阿里先后领投社交电商小红书完成新一轮3亿美元融资,领投育儿社区电商宝宝树的Pre-IPO融资,投资金额在10亿左右,宝宝树投后估值高达140亿人民币;以亿美元战略投资中通快递,持股约10%。7月18日,阿里巴巴及其关联方将以约150亿人民币战略入股分众传媒,创下几年来广告行业的最大投资;7月19日,阿里投资苏宁体育

下图我们可以看到,阿里巴巴在2018年对电商领域的投资仅次于企业服务领域。

这几个企业,具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具有优质的流量。分众是楼宇广告的头部企业,拥有大量的线下流量;小红书和宝宝树都是社区电商模式,分别拥有大量美妆时尚和母婴的垂直群体。而苏宁体育则依靠手中大量的体育赛事版权资源聚集了大批体育用户。

2018年,阿里的投资更加多样化,但流量导向同样越加明显。而相比起阿里此前入股或收购的那些以广告为盈利模式的“流量池”,捕捉更垂直、更精准的人群和流量是阿里如今呈现出来的投资特点。

外界都认为腾讯正在成为一家投资公司,阿里其实也一样。但与腾讯偏向财务投资的风格不同的是,阿里是带有战略目的的,而不管是出于何种目的,阿里想的都是通过外界的投资并购来坚固自己上主业,以拓展自己的边界。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可在摩尔金融APP或摩尔金融官方网站看到更多个股、盘面走势分析及投资技巧,也可在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上搜索摩尔金融并关注。

(本文来自于界面)

关键词: 编辑:企投新闻网
免责声明:
  • 注明“来源:中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企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企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中企新闻网转载文章是为了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发送至电子邮箱:

相关阅读